一、生猪市场运行情况
(一)年初以来生猪价格小幅上涨,而后开始逐月走低。年初在节日效应、猪肉季节性消费旺季拉动下,生猪市场价格出现反弹行情,价格短暂冲高,在1月13日全省平均价格达到今年最高点17.89元(每500克,单位下同),而后价格逐月走低。目前已跌入9元区间,重新恢复到2019年7月水平,今日全省平均价格(20日)为9.01元,较年初高点下降49.63%,同比下降33.06%。
(二)在稳产保供政策推动下,生猪产能保持恢复势头。从农业农村厅数据看,我省一季度生猪存栏1443万头,同比增长30.2%,较2017年同期增长19.6%;生猪出栏657.5万头,同比增长30.2%,较2017年同期增长11.4%。从调研养殖企业了解,新望农牧有限公司今年4月底存栏总量165.9万头,较1月份上涨0.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3.06万头,较1月份上涨18.32%。牧原集团4月份仔猪存栏量1.3万头,较1月份上涨392.59%,规模企业生产潜能的释放将会对后期生猪价格涨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日均屠宰量上看,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4月份日均屠宰量1734头,较1月份上涨9.13%,较去年同期上涨51.44%。诚信味邦肉联公司日屠宰量达到2200头以上。两家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也反映出生猪供应形势稳步恢复。
(三)生猪饲养、防疫成本增加,收购价格下降,养殖收益明显收窄。2020年仔猪价格持续高位,目前出栏的标猪和大体重猪,在前期补栏仔猪时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加之饲料原料中玉米平均价格1.4-1.5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0%,饲养成本明显增加。非洲猪瘟疫情后,养殖场(户)加大防疫消毒投入,下调圈舍养殖密度,平均每头猪增加成本100元。
目前300斤出栏生猪,自繁自养成本约8.5元,外购仔猪育肥成本约11元,而生猪收购价格不断下跌,已经低于成本线,250-300斤标猪收购价格8.5-9元之间,350斤以上的大体重猪,收购价格在7.9元左右。二次育肥养殖户已处于全面亏损状态,自繁自养盈利空间大幅缩水,综合成本测算,自繁自养每头猪利润约3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下降约1700元。
2021年5月中旬生猪出栏成本收益情况表
二、生猪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生猪集中出栏,供应阶段性增加,拉低生猪价格。大型猪企年底集中出栏,冲量完成年度出栏计划。同时年初生猪价格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中小养殖户预期看涨,压价惜售,生猪上市整体延迟。此外2-3月份是动物疫病高发期,国内出现散发动物疫情,养殖户开始恐慌性抛售,积压大猪和接近出栏重量的生猪大量出栏,导致进入市场的生猪数量增加。
(二)增加肉类市场安全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平抑猪肉价格。年初中央储备冻猪肉多次定期投放,有效增加猪肉供给,有力稳定市场价格。进口方面,海关着力扩大进口,助力猪肉保供稳价。据海关数据统计,一季度我国猪肉进口总量达到147万吨,同比增长18.9%。
(三)旺季过后,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导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春节效应短暂提振后,猪肉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终端消费不振。此外猪肉价格持续高位,限制消费的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饮食习惯,替代品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猪肉消费需求。当前猪肉价格13.54元,较今年最高点26.36元(1月16日)下降48.63%,同比下降35.98%。
三、下一步走势预测
生猪供给增加而消费提振有限,短期内市场抛售仍将继续,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下行。但因猪价持续下跌,跌幅明显,已探底养殖成本,养殖户惜售挺价心理强烈,生猪价格不会持续回落。按常年走势,端午节前后,生猪价格将迎来小幅上涨。综合考虑节假日、极端天气、散发动物疫情等因素,生猪价格会有季节性、阶段性反弹行情,而产能的不断释放,生猪价格下行的大趋势难以改变。大连商品交易所2021年9月、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3月生猪期货合约, 5月20日收盘价分别为23565元/吨、22090元/吨、21120元/吨、21100元/吨,与上一个交易日相比均有所下跌。从4个生猪期货交易合约看,期货价格体现了对未来生猪供应逐步恢复,趋向宽松的市场预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养殖多是100-200头以下家庭养殖为主,当前受到资金、技术水平、猪瘟疫情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中小养殖户已经退出养殖行业,单靠规模化养殖生产产能,难以满足整个市场需要。由于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户积极性受挫,已有减少补栏,加快淘汰母猪缩小养殖规模的意向。长期发展将波及整个生产环节,影响产能恢复,给稳定市场供给和猪肉价格带来不确定因素。
(二)活猪禁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活猪调运量,进而减少活猪流通所带来的疫情风险;另一方面我省作为生猪主产区和外调大省,5月份实施五大区域生猪调运政策后,我省活猪南下难度增加,成本和风险有所加大,而且区域内生猪将供大于求,即便内部产销衔接顺畅也将难以消化自身产能。
(三)散养户参保及理赔过程中,由于保险程序较为繁琐、赔付时效较长,影响养殖户参保积极性,参保率不高,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极易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五、相关对策建议
(一)适当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持生猪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保供稳价工作重在生猪供给,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必要时采取一定特殊支持措施,切实解决不敢养、不想养等问题。发挥生猪市场调节作用,充分利用生猪市场周期变化调整养殖结构,保持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合理控制规模化养殖企业和散户养殖比例,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养猪业在坚持和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扶持散养户发展,重视散养户养猪的作用,并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从而使企业养殖和农户养殖形成互补。同时借助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人才、资本、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公司+农户”定向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整体风险,增加利润空间,实现共赢,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养殖屠宰协调发展效应,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我省属于生猪主产区和调出大省,在农业部门制定逐步限制活猪调运,推进分区防控政策下,要适应从“运猪”到“运肉”的发展趋势,积极布局在我省养殖产能密集区域配套建设屠宰厂,构建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以满足从“运猪”向“运肉”的转变,保障生鲜农产品消费安全。
(四)积极倡导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绿色循环发展。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推广先进成功养殖经验,有效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实现污染物的循环回收利用,减少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对新建及积极改造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户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五)充分利用金融管理工具,助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积极开展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宣传,强化养殖户的风险防控和保险意识,切实调动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同时在制定政策时,要简化参保、鉴定、理赔程序,缩短理赔时间,充分发挥生猪保险惠民作用。通过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引导养殖企业合理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控制养殖规模,规避价格风险,有效推动生猪产业实现“稳价”、“保供”、压减“猪周期”波幅,促进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